党的十八大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奋斗历程,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新定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社会发展理论表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而阶段性又是多层次的。当代中国的发展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随着三十多年来发展的积累与变化,当下中国发展又确实呈现出许多与过去很不一样的新现象、新特点,像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发生了相当的转换,等等。
关于发展阶段性特征问题,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的又一个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判断。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科学发展观的孕育成熟准备了肥沃土壤,而科学发展观也对这些阶段性特征作了深刻的回应。
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在我们党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要求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完整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构成了一个完备而又开放的理论体系,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初,其直接着眼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所以当时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这是说中国经济社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前走。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定位,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并且写入党章。应该说这一定位的提升是很有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提了出来,让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为中国社会未来真正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决心是前提,完善制度是保障。
虽然从更长远的历史视野来看,从更宏大的全局意识来看,不科学发展迟早要吃苦头的,但是短时期内那些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发展行为还能给局部区域的个别群体带来收益。并且这些行为模式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用得惯也用得熟,还不用面对转型中可能的风险。要打破已经形成的不科学利益格局,直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出现的阵痛,克服惰性、克服本领恐慌,学习科学发展的新本领离开坚定的决心与坚强的意志是绝不可能的。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使科学发展如邓小平所讲的“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固定下来。(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2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