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党智慧,汇聚全民力量,把握中国前途。2012年11月,诞生91年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会提出重大发展战略,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而作为国之大计的教育,在每次党代会上都倍受瞩目。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意味着国家教育战略的延续。社会各界代表们从中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再次提升。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代表们认为,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增强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是十八大报告给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命题。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需要长期坚持
“教育优先发展”尽管多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来,但细心的人也许会注意到,每一次提法都不同于以往。十八大报告以“坚持”二字重申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透过表述的细微变化,与会代表们敏锐地读出了其中蕴含的重要信息。
十八大代表、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说:“教育发展要支持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同时也要支持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通过人才强国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育优先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首先应该是解决硬件问题,下一步应该转到人才上,从硬件转到软件。一所大学要提升办学水平,要创建一流大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高端人才,在这方面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这才真正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报告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说,“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明确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有用之才,这对教育界来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十八大代表、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认真研读了胡锦涛的报告,对比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有关教育的论述。“党历来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把教育事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历次党代会都用专门篇幅对教育工作进行定位和部署。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把教育放在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先后提出要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四大把教育列为关系全局发展十方面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把教育放在文化建设部分,进一步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十七大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角度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刘林代表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已经从经济中的一个环节提升至关系全局的基础性工程,从“重点发展”到“优先发展”更反映出党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在十八大代表、佳木斯市教育局局长付晓秋看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深化,体现了教育从功能性到公益性的变化。从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转向关注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的幸福服务,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尽管一直身在教育一线,但十八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中党总支书记袁滨渤对报告中透露的宏观信息很敏感。她认为,“坚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党中央不仅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高度,而且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
优先发展教育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
对于报告提出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与会代表们关注的是,如何才能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并且长期坚持不动摇,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引擎。
听了大会报告,十八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心潮难平。“教育优先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强力支持!以教育投入为例,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接近1.5万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2倍;2011年,安徽省教育财政支出达到了455.7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50个亿!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安徽教育这几年发展很快,而且很受老百姓欢迎,比如,通过民生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了全省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还有对贫困生的资助,目前已在全省建立起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全面资助体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教育优先发展,体现在行动上!”付晓秋代表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做到“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此外,还要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育综合软实力;优化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合理调配师资、推进共同体建设、关注弱势群体。
袁滨渤代表认为,十八大报告有关教育的论述,是党对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有责任、有义务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方针,不仅要在施政理念上,而且要在实际工作中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要加强政策支撑,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发展所需的政策制度公平、办学条件公平、环境公平和机会公平。报告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说明当前教育公平做得还不是特别到位,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拿出更大决心、付出更多行动。
优先发展教育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今年,国家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正在实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合力逐步形成。然而,教育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如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
胡光辉代表认为,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同时,要把教育公平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教育资源分配要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缩小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差距。此外,要狠抓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步。
刘林代表说:“中央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率先实现4%目标,取得这个历史性突破非常不容易。但是,一方面要看到多数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还没有达到4%,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目前的教育投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能会拉大。从当前情况来看,确有进一歩提高教育经费比例的现实需要。例如,许多地方高校教师待遇较低,成为困扰教育系统、影响教师工作状态和队伍稳定的重要社会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到群众能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关凤艳代表希望早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我是来自基础教育界的代表,我想把基础教育的心声带给大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需要继续走下去,尽快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如果说改革的初期目标是让孩子‘有学上’,现在则是‘上好学’!”
师资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十八大代表、来自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中心小学的兰朝红一直耕耘在农村教育一线。她认为,农村教育亟须解决的是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解决师资不均衡。“农村生活条件差,优秀的教师都不安心到农村来工作,这对实现教育公平有很大影响。我希望给予乡村教师额外的补贴,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