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民航安全工作的业务属性

2023年04月14日 08:30        点击:[]

航空运输是我国现代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大、国际性强,决定了民航安全工作业务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全行业必须深刻认识民航安全工作的业务属性,牢牢把握安全工作规律,深化运用系统观念和方法,不断提升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以安全工作的“常态”推动安全管理的“长效”,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

 

民航安全工作的业务属性体现在安全管理理念的科学性、先进性中。近年来,中国民航坚持不懈强化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全力坚守“三条底线”,大力推进“三基”建设,不断强化“三个敬畏”,严格落实“四个责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深入推进“五个到班组”,以“眼里不揉沙子”和“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态度,狠抓民航安全工作,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民航安全工作的业务属性体现在安全管理实践的专业性、系统性中。从建国初期“飞飞整整、整整飞飞”的摸索管理阶段到“八该一反对”的经验管理阶段和以《民用航空法》及行业规章为支撑的规章管理阶段,再到如今以SSP(国家安全方案)、SMS(安全管理体系)和SES(民航行业监管执法信息系统)等体系化管理工具为抓手的系统安全管理阶段,中国民航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安全治理之路,彰显出民航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中国自信。民航安全工作的业务属性体现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常态化中。中国民航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监管”的组织机构,安全监管业务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强化从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到机务维修、保障服务企业等全链条全闭环安全管理。坚持规章标准建设与时俱进,规章标准执行令行禁止,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执行监督体系严格规范,依法行政、遵章运行、安全生产成为主旋律,筑牢了民航安全生产的“防火墙”。

 

安全是民航工作最大的“底气”。截至10月底,我国运输航空已连续安全飞行134个月,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最高安全纪录。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强化底线思维,清醒看到当前安全风险越来越呈现系统性和隐蔽性特点,切实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功夫下在平时,把对安全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牢牢把握安全工作规律,向科学方法论要安全。在安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总遵循,把稳中求进作为总基调,把“安全隐患零容忍”作为总要求,把依法治理作为总准则,把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作为总开关,把“三基”建设作为总抓手,把积极研发应用安全新技术作为总牵引,坚决守住民航安全底线。要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方法,向常态化管控要安全。持续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不断完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巩固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应急处置三道防线,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加大前置型安全风险防范和事故预防力度,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围绕提升系统监管效能,加强盯组织、盯系统监管的科学标准、要素体系研究,强化系统监管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尤其是要深刻认识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安全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个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时刻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确保安全链条始终处于良性状态。要持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向压实责任要安全。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领导者的领导责任、员工的岗位责任和监管者的监管责任,层层传递压力,级级压实责任。特别是要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把专业人员资质能力关,按照“重平时养成,强作风建设”的要求,大力抓好飞行、机务、空管和运控等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拧紧全员安全责任链条。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基础研究,向智慧科技要安全。推进民航智慧监管研究,加快行业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安全管理由事件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加强新技术应用战略目标的统筹、推广应用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充分发挥新技术应用对民航安全、效率运行的集成效能,以新技术为行业安全管理赋能。

 

    大鹏展翅九万里,接续奋斗开新局。站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新起点上,全行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民航安全工作的业务属性,居安思危、再接再厉,深化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扎实推动“六个起来”落实落地,切实做到“问题隐患清零”,努力创造中国民航更长安全周期,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铸就坚实保障。(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民航报 2021-11-03

 

Copyright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3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