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关工委参加2025年上海市属高校“读懂中国”微视频制作培训会

2025年04月15日 15:08        点击:[]


为积极响应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部署安排,4月11日下午1:30分于黄浦区南开大厦18楼开展了2025年上海市属高校“读懂中国”微视频制作培训会,上海市属高校尽数到场,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运输学院关工委派青年教师委员解思远老师出席参加此次培训,通过一下午的宝贵培训学到了微视频制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深刻理解了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会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林汉堡主持,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评审组专家、《心系下一代》原副主编、现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文工作室主任刘美文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主旨培训。刘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评审经验,为我们系统讲解了微视频制作的核心要素和评审标准。他强调,一部优秀的微视频作品,必须兼具思想深度、艺术表现和技术运用,既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又要具备精湛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水平。使所有培训人员深刻认识到,微视频制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创造,是思想与情感的传递。


随后的佳片赏析环节,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欣赏了多部获奖作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士之大者,为国筑基》、《理直气壮陈锡喜》、《逐浪天堑》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精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风采和成就。特别是《士之大者,为国筑基》这部作品,通过讲述交大师生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中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读懂中国”这一主题,让各位观众深受启发。而复旦大学《同梦笃行,“援”梦人类健康》、同济大学《“生命线工程”上的守护》等作品,则以其多样的题材、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上海高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果。


在经验分享环节,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评审组专家、同济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正基老师和上海交通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吴玉瑛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评审经历和创作实践,为我们分享了微视频制作的经验和技巧。金老师强调,微视频制作要注重选题的新颖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吴老师则强调了形式的多样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她认为,一部优秀的微视频作品,往往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导演、编剧、摄像、后期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


通过这次培训,与会参加培训的老师不仅学到了微视频制作的技术和方法,更感受到了用镜头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的责任与使命。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表达方式,用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传递正能量、讲述中国故事争取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艺术感染力的微视频作品,为“读懂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民航运输学院 解思远




Copyright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32129